千秋未央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全宋诗·文彦博诗》辑补

向下

《全宋诗·文彦博诗》辑补 Empty 《全宋诗·文彦博诗》辑补

帖子 由 九尾青丘 周二 九月 25 2012, 00:36

原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9年第03期 作者:申 利 

内容提要 文彦博是北宋的一代名臣,在文学和书法上也颇受推崇,传世文集有《文潞公集》40卷。《全宋诗》卷273至卷278“文彦博”条下辑录了他的诗集,集外又补辑8首,但仍有遗漏。本文主要根据《两宋名贤小集》和乾隆《济源县志》及同治《榆次县志》、《宋人小集》等文献,辑录集外佚诗计35首又2句。并勘正4处讹误。

关键词 全宋诗;文彦博;辑佚;勘误


  文彦博(1006—1097),是北宋颇有影响的一位政治家,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两拜文相,任枢密使9年。《文潞公文集》传世主要版本都是40卷本系统 。另,清代曹庭栋辑《宋百家诗存•文潞公集》中辑录有文潞公诗88首。《两宋名贤小集》 卷7《文潞公集》辑录文彦博诗歌60首。《全宋诗》 以明刻本为底本,参校季校本、傅校本、四库本。集外又补辑8首,分别是:《赠李戡》、《题睢阳五老图》、《湨泉》、《依漾园池上即事》、《诗一首》、《汶阳馆》、《双泉》、《宿独乐园诘朝将归》。笔者又从其它文献中辑得《全宋诗•文彦博诗集》所无的35首又2句,并订补《全宋诗•文彦博诗集》4首。   
  
一、辑佚
  
   《两宋名贤小集》卷7《文潞公集》所辑录文彦博诗歌中,《送时郎中》、《盘谷》、《珍珠泉》、《灵都宫》、《拔剑泉》、《平阳洞》6首诗为《全宋诗》未收之佚诗。乾隆《济源县志•艺文志》 中文彦博的《裴休洞》、《月泉》、《游枋口》3首诗为佚诗。同治《榆次县志》 卷14中《思凤亭》、《初知榆次县题新衙鼓上》2首诗为佚诗。另曹学佺《蜀中广记》卷61 辑录有文彦博的《枇杷诗》1首为佚诗;《宋会要辑稿•礼》24之13中《明堂乐章》1首为佚诗;《宋人小集•文潞公诗钞》中辑得佚诗21首;《图书编》 卷62《龙门山》中辑有佚诗2句。共辑得佚诗35首又2句。现将这些诗及其出处按成诗年代先后抄录如下,并做简要考证,谨备参考。

   1.初知榆次县题新衙鼓上

   置向谯楼一任挝,挝多挝少不知他。
如今幸有黄紬被,努出头来放早衙。

   同治《榆次县志》卷14;《宋朝事实类苑》卷67《谈谐戏谑》引《倦游录》并录此诗。此诗作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时文彦博26岁,此年春正月到榆次县任上,作是诗。同治《榆次县志》卷12艺文上《思凤亭诗序》:“天圣庚午岁(即天圣八年)九月七日,彦博受命署榆次。越明年春正月四日始到官。”

   2.思凤亭
   荀令弹琴地,吁嗟集凤兮。想同桑雉扰,应并棘鸾栖。
承乏今无敢,思贤古若稽。 我来求旧址,即署改亲题。
不独怀希骥,聊将警割鸡。一窥循吏表,芳躅愧攀跻。

   同治《榆次县志》卷14录此诗。此诗作于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时文彦博28岁,建思凤亭,作是诗,并为序。欲效荀藐,治有善绩。同治《榆次县志》卷12引《思凤亭诗序》:“盖夙夜而在公,迄三时矣,……亦既成室,必也命名,可书者有三,而“思凤”是其一也。……明道二年五月四日。”

   3.送时郎中
   一从辞画省,洊岁守坤维。久浃于藩任,常分乃睿思。
六条遵汉寄,千里奉尧咨。按部壶浆拥,行春茜旆随。
握兰班已峻,拔薤化方施。吏服蒲鞭耻,童怀竹马期。
不藏金似粟,倾降雨如丝。每见求民瘼,宁闻拾路遗。
责躬还掩阁,察吏更褰帷。好续循良传,宜刊德政碑。
奸邪随草靡,权黠望风移。渤海绳皆治,葵丘戍及期。
佩牛登富庶,负虎变淳熙。云路征贤日,星郎拱极时。
将升严助室,暂辍阮咸麾。挽邓舟停水,思何咏载岐。
鱼城初解印,凤阙即移墀。曲榭青云路,离筵白纻词。
珻簪萦别恨,金酒折芳枝。从此三巴俗,多吟蔽芾诗。

   《两宋名贤小集》卷7录此诗。

   4.枇杷诗
   有果产西裔,作花凌早寒。
树繁碧玉叶,柯迭黄金丸。
上都不可寄,咀味独长叹。

   曹学佺《蜀中广记》卷61录此诗。

   以上两诗可能作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至庆历七年(1047)文彦博知益州日。由《送时郎中》“鱼城初解印,凤阙即移墀”“从此三巴俗,多吟蔽芾诗”两句,及《枇杷诗》出处《蜀中广记》知以上诗当作于文彦博知益州日。

   5.明堂乐章
   降神诚安,送神诚安,青帝精安。
  
此诗作于皇祐二年(1050)五月二十四日。《宋会要辑稿•礼》24之13:“(皇祐二年)五月二十四日……中书枢密院臣僚分撰明堂乐章。文彦博撰:‘降神诚安,送神诚安,青帝精安。’”

  6.盘谷
巉巗太行高,其下有幽谷。环绕两峰间,盘曲廓山腹。甘泉注肥畴,茂草映修木。势阻绝喧哗,岩深易潜伏。昔人有李愿,筑地一区独。白鸟依芦塘,菰花映茅屋。心怡适所安,忧大反忘欲。掉头不肯应,谓我此乐足。友人韩昌黎,文章惊世俗。长言丽辰星,落落灿珠玉。好事买名石,镌文寄堐澳。已经三十年,磨灭仅可读。我来不复见,命吏广追逐。访知石氏处,犹畏长官督。不爱石上字,秋风一砧覆。易之以千金,复使置巗麓。从此生光辉,万古从瞻瞩。
  
《两宋名贤小集》卷7录此诗。

   7.珍珠泉
   三环叠涌汛珠流,群水相从落济沟。
一派山光倾翠巗,暮春逐景最堪酬。
  
《两宋名贤小集》卷7录此诗。

   8.灵都宫
   再到灵都访旧游,青山依旧白云秋。烧丹帝子名犹在,憩鹤仙人迹尚留。
万轴玄科瑶岌重,满庭凉露木樨稠。千年物外栖真地,肯许风烟占一丘。

   《两宋名贤小集》卷7录此诗。

   9.拔剑泉
   拔剑隆平近北堧,一溪独涌胜群涓。
仍思昔日天工巧,演出淮源灌玉川。
 
 《两宋名贤小集》卷7录此诗。

   10.游枋口
   石壁张谽牙(按:“牙”当为“谺”。),沁水吐其侧。平沙绿水旋,千里不浑色。
木秀如钟山,鱼肥似春麦。不见持竿人,鸣蛙长湱湱。
  
乾隆《济源县志》卷16录此诗。
  
按:《文潞公文集》40卷本系统中有《游枋口》诗,在乾隆《济源县志》卷16中题名《再游枋口》。这两首当为先后游枋口所作。

   11.平阳洞
   平阳石洞本天然,上有幽林下有泉。
野客栖迟堪养道,蓬莱无处不成仙。
  
《两宋名贤小集》卷7;雍正《河南通志》卷74并录此诗。

   12.裴休洞
   讲著终年户不开,庭无人迹少尘埃。
山寒月射千峰翠,正见白云归洞来。
  
乾隆《济源县志》卷16录此诗。

   13.月泉
   繁花低荫泉声潺,绿竹瑶池映碧澜。
苍木翠松遮宿鹤,一轮秋月落林间。
 
 乾隆《济源县志》卷16录此诗。
  
以上6首诗均为写景诗,且所写景均在河阳,今河南济源县境内,故可能作于熙宁六年(1073)四月至熙宁七年(1074)四月文彦博判河阳期间。
  
以下21首诗辑自清吴元嘉抄,吴允嘉校《宋人小集》中《文潞公诗钞》2卷,诗下注:“顾氏积书岩选御选上收”。知此21首诗当为吴氏录自《顾氏积书岩选御选》,日期不明。

   郊祀歌2首
  
降神
   在国南方,时维就阳。以祈帝祉,式教民康。
豆笾鼎俎,金石丝簧。礼行乐奏,皇祚无疆。

   饮福
   洁兹五斋,酌彼六尊。致诚斯至,率礼弥敦。
以介景福,求隆后昆。重熙累洽,帝道攸尊。

   朝会乐章8首

   皇帝升坐隆安
   天临有赫,上法乾元。铿锵六乐,俨恪千官。
皇仪允肃,玉坐居尊。文明在御,礼备诚存。

   公卿入门正安
   尧天协纪,舜日扬光。淑慎尔止,率由旧章。
佩环济济,金石锵锵。威仪炳焕,至德昭彰。
  
   上寿禧安
   乾健为君,坤柔曰臣。惟其臣子,克奉君亲。
永御皇极,以绥兆民。称觞献寿,山岳嶙峋。

   白龟
   圣德昭宣,白龟出焉。载白其色,或游于川。
名符在洛,瑞应巢莲。登歌丹陛,纪异灵篇。

   甘露
   天德冥应,仁泽载濡。其甘如醴,其凝若珠。
云表潜结,颢英允敷。降于竹柏,永昭瑞图。

紫芝
   煌煌茂英,不根而生。蒲耳夺色,铜池著名。
晨敷表异,三秀分荣。书于瑞典,光我文明。

   嘉禾
   嘉彼合颖,致贡升平。异标南亩,瑞应西成。
德至于地,皇祗效灵。和同之象,焕发祥经。

   白兔
  盛德好生,网开三面。明示标奇,昌辰乃见。
育质雪园,论精月殿。著于乐章,色含江练。

   亲耕藉田乐歌7首
   出大次
   勤劳稼穑,必躬必亲。为藉千亩,以教导民。
帝出乎震,时维上春。天颜咫尺,望之如云。

   亲耕
   元辰既择,礼备乐成。洪縻在手,祗饬专精。
三推一发,端冕朱紘。靡辞染屦,以示黎氓。

   升坛
   方坛屹立,陛级而登。玉色下照,临观耦耕。
万目咸睹,如日之升。成规成矩,百禄是膺。

  公卿耕藉
   群公显相,奉事齐庄。率时农夫,举耜载扬。
播厥百谷,以佑我皇。多黍多(禾余),丕应农祥。

   群官耕藉
   畟畟良耜,我亩既减。土膏其动,春日载扬。
执事有恪,于此中邦。农夫之庆,棲亩余粮。

   降坛
   肇新帝藉,率我农人。三推终亩,祗事咸均。
陟降孔时,粲然有文。受天之祐,多稼如云。

   归大次
   教民稼穑,不令而行。进退有度,琚瑀锵鸣。
言还(火员)幄,礼则告成。帝命率育,明德惟馨。

   祭文宣王庙乐歌4首
   迎神
   大哉至圣,文教之宗。纪纲王化,丕变民风。
常祀有秩,备物有容。神之格思,是仰是崇。

   初献
   右文兴化,宪古师今。明祀有典,吉日惟丁。
丰牺在俎,雅奏来迟。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奠币
   一王垂法,千古作程。有仪可仰,无德而名。
斋以涤志,币以达诚。礼容合度,黍稷非馨。

   酌献
   自天生圣,垂范百王。恪恭明祀,陟降上庠。
酌彼醇旨,荐此令芳。三献成礼,率由旧章。

   题诗
   修篁含雨余,小枝凌风起。
扫破碧玲珑,高堂净如洗。
   诗后有:元祐元年秋九月廿四日介休文彦博题

   佚诗2句
   壶中别有境,天下更无奇。
   《图书编》卷62《龙门山》录此诗。
  
   二、《全宋诗•文彦博诗集》讹误勘正
  
   1.《全宋诗》第3497页《寄青州田龙图况》

   按:诗题中“田龙图况”当为“田龙图瑜”之误。田况仁宗朝未知青州,且田况为龙图阁学士时,在朝为官,为三司使,不可能知青州。 文彦博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知青州。田瑜仁宗朝嘉祐二年(1057)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 又诗序云:“某伏蒙龙图谏议以顷守青社,多居山斋,复以某手植薜荔、麻黄,颇甚滋茂,因有虚奖,谓之甘棠,辄成拙诗一章,仰答来贶。”由序知文彦博知青州在前,“田龙图”知青州在后,正与田瑜和文彦博知青州时间相符。
   田瑜字资忠,河南寿安人,举进士。《宋史》卷299有传。

   2.《全宋诗》第3516页《熙宁癸丑季冬十月三日,某被旨谢雪于济祠。已事,……穷览山水之佳处,由燕川而归》。
  
按:“十月”当为十二月之误。季冬当为十二月。又文彦博熙宁六年(1073,癸丑)四月判河阳。 史料记载,此年十一月,十二月,文彦博被旨赴济源祈雪。 故此“十月”当为“十二月”之误。

   3.《全宋诗•文彦博诗集》第3528页“余前此二纪保釐西郊,与判台李少师及洛社诸君游龙门,饮伊上。有渔者献鳜鱼十数尾,因作羮脍,坐客有思鲈之兴。余后守魏,累请休致,久而未遂,曾为《忆鳜诗》寄洛下诸贤。今年秋,累与诸君饮于东田池上苇间,……”,诗题后注“元丰中留守西京作”,四库本除诗题后注外,诗后又注“元丰甲子秋十一日”,而明刻本、傅校本、山右丛书本诗后均无“元丰甲子秋十一日”,《全宋诗》中则在此诗后标有“四库本有注:元丰甲子秋十一日”字样。

   按:此诗当取四库本诗后注:“元丰甲子秋十一日”。文彦博留守西京(即洛阳)的时间是元丰三年九月至元丰六年十一月间,而元丰甲子年即元丰七年,此时文彦博已致仕(即退休),与诗题后注“元丰中留守西京作”相矛盾。诗题中有“余后守魏,累请休致,久而未遂,曾为《忆鳜诗》寄洛下诸贤。”诗中有“今日东田遂前请,香稉绿蚁脍红丝”句。则诗中“遂前请”中的“请”当指诗题中的“累请休致”而言,推知作此诗时,文彦博已致仕居洛。故当取四库本诗后注:“元丰甲子秋十一日”。各本诗题后注“元丰中留守西京作”误,当去掉。

   4.《全宋诗•文彦博诗集》3550页《赠李戡》: 昌元建邑几经春,百里封疆秀气匀。鸭子池边登第客,老鸦山下著棋人。
  
按:此诗诗题当为《昌元县》。此诗《文潞公文集》无。《全宋诗》辑自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47《潼川府路•昌州》。“气匀”,《宋诗纪事》卷12据《方舆胜览》作“色新”。而《全宋诗》注为:“《宋诗纪事》卷12据《方舆胜览》作新。”脱去“色”字。《宋人小集》则题作《荣昌县》,第二句作“百里封疆秀色新”。诗后有注:“老鸦山有李戡、李戣故宅,二李善棋,〇潜确类书。”(按:最后一句不知何意,可能是诗的出处。)又注:“《全蜀艺文志》题作《赠谯秘丞诗》,第二句作‘百里封疆秀气匀’。诗下有注:谯南薰,昌元人,居鸭子池。登皇祐五年进士第,后以秘书丞知阆州。同时,国朝诏求天下善奕棋者,蜀帅以李戡、李戣应诏,虏望风知畏,不敢措手,故文潞公赠诗云云。”从诗的内容看此诗不像是赠人诗,既涉及昌元县之美景,又涉及昌元县之登第客和著棋人。故《赠李戡》、《荣昌县》、《赠谯秘丞诗》三题相较当以《宋人小集》所题《荣昌县》为胜。
九尾青丘
九尾青丘
版主
版主

帖子数 : 107
注册日期 : 12-09-2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