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其实很虚伪
2 posters
皇帝其实很虚伪
皇帝其实很虚伪。——这个不算什么新闻。
皇帝的虚伪,有些人看了好笑,有些却让人笑不出来。
在中国所有的朝代里面,阿柒最喜欢宋朝,所以,有空时就翻出宋史来看看。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被迫为帝是众所周知的作态,他的“迫不得已”和下面将士的强横,不过是照本宣科的演戏而已。小时候看书还觉得这些人真逗,还有强迫别人当皇帝的。但慢慢晓事以后,直到这是假的,却也很轻易的接受了。
记得第一次读宋史的时候,本纪第一和列传第九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其实,不为别的,就是里面的话让我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位赵点检叛乱逼宫时,副都指挥使韩通要去通知当时的皇帝柴宗训。平心而论,韩通所为,便是一个“忠”字,是值得尊敬的,但形势比人强,所以被杀了也无可奈何。问题是“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杀通于其第!在韩通的家里把他给杀了。而且不光杀了韩通一人,这位阎罗王基本是斩了韩通满门!而后来,政变成功,王彦升居然还升了官。
这件事就很值得商榷了。首先,就算韩通真的说了要去通知皇帝,到底人家还在路上,连宫都没进呢。赵点检你带了这么多人去逼宫,留下一个小队缠下他不就行了么?韩通毕竟只有一人,又还没进宫面圣,关于阁下要谋反的事一个字都还没蹦出来呢,何必多造杀孽。这就像一个人说:“我要做弹弓打你家玻璃。”然后正找材料准备做弹弓。另一个人听了,就一板砖把人KO了,心说,小样,我不许你打一样。再者,这位王彦升王阎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怕军中无人不晓。赵点检作为老大,又是视其为心腹,更不可能不知道。“王彦升字光烈,性残忍多力,善击剑,号‘王剑儿’……又从李重进扞吴兵于盛唐,斩二千人首级”——这是个能生吃人肉的主儿!找这么个人去拦韩通,摆明了就是大爷不想让你活!!最后的结果,王剑儿追着韩通,从大街上跑到人家里,玩了把瓮中捉鳖。
按理说,宋太祖赵氏匡胤兄在逼宫之前,既然大义凌然的对兵将说了“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这样的话,有人犯了事,就算不用“孥戮”,好歹也训诫两句或者罚点钱之类的让人说得过去吧?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那是俗人干的事!事实证明,赵匡胤从来就不是个俗人!本纪里说:“赠韩通中书令,命以礼收葬。”这很正常,就算是现在,也有追封个烈士什么的,反正人都死了,封得再大也没关系。封完了,该罚了吧?况且,“初,太祖誓军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及闻通死,意甚不乐。”列传第九里是这样说的:“以建国之始,不及罪彦升,拜恩州团练使、领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后来又任了京城巡检。但没过多久,因其索贿,被罚外出为刺史,之后辗转,直到乾德七年,因为王彦升生病才恩准回京,并且一生都没有授予节钺。由此可知,当初赵匡胤的“意甚不乐”,不是因为他杀了韩通,而是因为王彦升的专杀不听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宋太祖于韩通有怨,不过,这也许是我不愿意承认我认为太祖皇帝还不够宽大。韩通虽是个好官,但是性情刚硬,言多忤物,基本上和谁都相处不来,史书上说,他“肆威虐,众谓之‘韩瞠眼’……后太祖幸开宝寺,见通及其子画像于壁,遽命去之。”相形之下,宋朝之后的皇帝要收敛得多,所以宋朝的士族才能够嚣张到皇帝眼前去——能“唾面自干”的皇帝虽不是心甘情愿,总比忤之即杀的皇帝要好的多。
皇帝的虚伪,有些人看了好笑,有些却让人笑不出来。
在中国所有的朝代里面,阿柒最喜欢宋朝,所以,有空时就翻出宋史来看看。赵匡胤的黄袍加身,被迫为帝是众所周知的作态,他的“迫不得已”和下面将士的强横,不过是照本宣科的演戏而已。小时候看书还觉得这些人真逗,还有强迫别人当皇帝的。但慢慢晓事以后,直到这是假的,却也很轻易的接受了。
记得第一次读宋史的时候,本纪第一和列传第九翻来覆去地看了很多遍。其实,不为别的,就是里面的话让我幼小而纯洁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这位赵点检叛乱逼宫时,副都指挥使韩通要去通知当时的皇帝柴宗训。平心而论,韩通所为,便是一个“忠”字,是值得尊敬的,但形势比人强,所以被杀了也无可奈何。问题是“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杀通于其第!在韩通的家里把他给杀了。而且不光杀了韩通一人,这位阎罗王基本是斩了韩通满门!而后来,政变成功,王彦升居然还升了官。
这件事就很值得商榷了。首先,就算韩通真的说了要去通知皇帝,到底人家还在路上,连宫都没进呢。赵点检你带了这么多人去逼宫,留下一个小队缠下他不就行了么?韩通毕竟只有一人,又还没进宫面圣,关于阁下要谋反的事一个字都还没蹦出来呢,何必多造杀孽。这就像一个人说:“我要做弹弓打你家玻璃。”然后正找材料准备做弹弓。另一个人听了,就一板砖把人KO了,心说,小样,我不许你打一样。再者,这位王彦升王阎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怕军中无人不晓。赵点检作为老大,又是视其为心腹,更不可能不知道。“王彦升字光烈,性残忍多力,善击剑,号‘王剑儿’……又从李重进扞吴兵于盛唐,斩二千人首级”——这是个能生吃人肉的主儿!找这么个人去拦韩通,摆明了就是大爷不想让你活!!最后的结果,王剑儿追着韩通,从大街上跑到人家里,玩了把瓮中捉鳖。
按理说,宋太祖赵氏匡胤兄在逼宫之前,既然大义凌然的对兵将说了“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这样的话,有人犯了事,就算不用“孥戮”,好歹也训诫两句或者罚点钱之类的让人说得过去吧?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那是俗人干的事!事实证明,赵匡胤从来就不是个俗人!本纪里说:“赠韩通中书令,命以礼收葬。”这很正常,就算是现在,也有追封个烈士什么的,反正人都死了,封得再大也没关系。封完了,该罚了吧?况且,“初,太祖誓军入京不得有秋毫犯,及闻通死,意甚不乐。”列传第九里是这样说的:“以建国之始,不及罪彦升,拜恩州团练使、领铁骑左厢都指挥使”后来又任了京城巡检。但没过多久,因其索贿,被罚外出为刺史,之后辗转,直到乾德七年,因为王彦升生病才恩准回京,并且一生都没有授予节钺。由此可知,当初赵匡胤的“意甚不乐”,不是因为他杀了韩通,而是因为王彦升的专杀不听话。
我不知道为什么宋太祖于韩通有怨,不过,这也许是我不愿意承认我认为太祖皇帝还不够宽大。韩通虽是个好官,但是性情刚硬,言多忤物,基本上和谁都相处不来,史书上说,他“肆威虐,众谓之‘韩瞠眼’……后太祖幸开宝寺,见通及其子画像于壁,遽命去之。”相形之下,宋朝之后的皇帝要收敛得多,所以宋朝的士族才能够嚣张到皇帝眼前去——能“唾面自干”的皇帝虽不是心甘情愿,总比忤之即杀的皇帝要好的多。
九尾青丘- 版主
- 帖子数 : 107
注册日期 : 12-09-22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